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是習近平同志繼政協會議重申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重大理論思想之后,再次寫入黨的代表大會的綱領性文件,這表明了黨的一貫立場,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馬克思主義宏大氣魄,這也是黨對新時期非公經濟發展政策的“定盤星”,不僅為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指明了航向,而且無疑給非公經濟人士吃了一?!岸ㄐ耐琛?,標志著非公經濟將迎來新的歷史機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非公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對中國經濟社會規律的重新認識和實踐探索,總結提煉形成的。我國非公經濟政策經歷了從允許發展到有益補充、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到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要基礎的循序漸進歷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非公經濟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其經濟份額從最初的拾遺補缺,到如今占地方經濟的半壁河山,有的地方甚至高達90%以上。作為非公經濟實踐者的非公經濟人士,他們憑借黨的好政策和時代機遇,實現自身富起來的同時,為社會創造了巨大財富,同時也為我國穩定經濟增長、促進國家稅收、增加社會就業、推進技術創新、改善金融民生等作出了積極貢獻??梢哉f,他們中的大多數特別是老一輩民營企業家都是在黨的教育下,從普通群眾中脫穎而出發展起來的,對人民感情深厚、愛國情懷強烈。他們響應黨的號召,積極參與各類公益慈善事業,積德行善、扶危濟困,回報社會、回饋人民。他們中一批優秀代表當選為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被推選為行風政風監督員、人民陪審員,廣泛參與國家和地方政治生活和社會事務。他們對社會的貢獻,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肯定,得到社會廣泛認可,他們無愧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這個光榮稱號。
非公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經濟基礎。作為黨和政府聯系非公經濟人士的橋梁紐帶、政府管理和服務非公經濟的助手,黨中央賦予工商聯做好非公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任,各級工商聯組織要切實按照“團結、服務、引導、教育” “八字”方針,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這支大軍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一心一意跟黨走、聽黨話,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結合工商聯工作實踐,我們覺得,非公經濟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應堅持“四個”重點:
堅持圍繞“一個重心”促團結。堅持黨對非公經濟工作的絕對領導。團結服務對象與黨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這是工商聯工作的重心,也是最大的政治任務。廣大非公人士來自普通群眾,從小受到黨的教育,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成長,要真心實意交朋友,把他們團結起來、力量凝聚起來。新時代新要求,對他們的認知了解和工作方法要與時俱進、因勢利導。再用傳統老觀念舊辦法,視為“異己”份子、替補階層,必將形成黨和人民的對立面。因此,我們建立機關干部常態化聯系商協會及會員企業機制,定期走訪,送政策、送法律,摸情況、收意見,化解矛盾、融洽感情、爭取人心。他們中374名優秀代表,推薦作為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人民監督陪審員,進入工商聯商會領導班子和領導機構。在我市政協30個界別中,非公經濟人士政協委員占比高達12%。在宣傳典型、評先創優中,為他們鼓與呼,使其在政治上有地位、社會上影響、精神上有榮譽,真切感受到工商聯與他們心相連、情相通,作為“娘家人”講心里話、道委屈事,這樣工商聯組織才更有向心力、凝聚力,議政建言才更具針對性和說服力。
堅持促進“兩個健康”搞服務。促進非公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既是重大經濟問題也是重大政治問題,更是工商聯不變的工作主題。民營企業發展難免遇到各類困難問題,需要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更需要工商聯的理解和幫助。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促進“兩個健康”作為工商聯工作的第一要務,保持聯系更加緊密、幫助更接地氣、教育更有實效,打造服務品牌。多年來,黨委、政府制訂有關經濟政策,都要組織企業積極參與、聽取意見。在人大、政協會議上作發言、提建議,改善優化營商環境。協助黨委、政府召開代表人士座談會、問題會商會、金融對接會,爭取黨委政府領導、人大政協視察民營企業,通過領導現場辦公,協調解決具體困難。當企業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旁觀不推諉,依法調解、排憂解難,幫助解決多起侵權案件。加強與法檢兩院協作,維護企業正當合法利益,保障企業家人身財產安全。始終把政策信息、科技質量、勞動用工、素質提升等作為我們服務興會強會的日常工作,用我們的熱情與辛勞,換來他們對黨和政府的熱愛和信賴。
堅持“三性”有機統一重引導?!敖y戰性、經濟性、民間性”是工商聯的基本特征,其工作性質、服務手段,與黨政部門不徑相同。工商聯既非該經濟組織主管部門,也非與服務對象存在隸屬關系。工商聯要靠這種特有組織形式,做好他們的思想政治工作。非公經濟人員來源廣泛、構成復雜、參差不齊,雖然大多表現良好,但也有個別或少數人員對黨的政策不理解、對政府一些舉措不認同,存在統戰認識不高、誠信意識缺失,甚至違法亂紀,等等。這些問題單靠行政命令、處罰懲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進行長期的思想引導教育。組織他們學習法律法規,弘揚先進典型,倡導誠信守法,組建民間商協會,制定行規行約自管自律,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在“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工作中,全市337家會員企業、20個商協會積極參與,結對幫扶195個村,實施幫扶項目328個,投入幫扶物資2.1億元,惠及2.33萬貧困人口。通過這些活動,使他們認識到是黨的富民政策,讓他們的口袋鼓了起來,引導發揚傳統美德,致富思源、富而思進,自覺把企業發展與國家發展、把個人富裕與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把遵循市場法則與發揚社會主義道德結合起來,履行社會責任,促進全面小康。
堅持提升“四信意識”強教育。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做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就教育本身而言,部分非公經濟人士存在認識誤區,認為他們既然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為什么還把他們作為教育對象,有失偏頗、存在不平等待遇之嫌。其實教育具有公平性,人人都需要接受學習教育,需要有堅定地信仰追求,需要有強烈的社會認同感和公德心,非公經濟人士也不例外。因此,引領非公經濟人士自覺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方針,就必須對他們進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進行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切實弘揚“愛國敬業、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精神,弘揚“創新發展、專注品質、追求卓越”精神,弘揚“履行責任、敢于擔當、服務社會”精神,用先進的思想文化占領非公經濟陣地。近年來,我們在民營企業中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強化黨群組織建設,不斷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面;利用重大節慶活動,開展愛國愛黨惠民行動,立標桿、樹榜樣、作典范,將新發展理念寓教育于服務之中,努力踐行形成“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更加堅定非公經濟人士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企業發展的信心和對社會的信譽,推動實現非公經濟高質量、可持續、更健康發展。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等重大政治論斷,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些為促進“兩個健康”指明了前進方向,為工商聯事業發展提供了行動遵循。工商聯要一如既往地擔負起做好非公經濟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任,按照黨的十九大重大戰略部署,準確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要求,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弘揚時代新風,繼續砥礪奮進,不斷開創新時代工商聯工作新局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