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和全國“兩會”精神,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黨的十九大指出: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來”,“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營造尊重企業家、尊重納稅人、尊重創新創業者的良好環境”,“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等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民營經濟指明了發展方向,鼓舞了士氣,有效地激發了民營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創造力。近日,市政府又相繼出臺了《自貢市人民政府降低實體經濟成本實施意見》等相關利好政策,使民營企業和企業家更加堅定了發展信心。工商聯作為黨的統一戰線工作和經濟工作的重要內容,作為黨和政府聯系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橋梁紐帶,政府管理和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的助手,如何為企業做好全方位、立體式服務,大安區工商聯廣泛開展大走訪、大調研活動,對大安區10個商會在創新服務平臺、促進兩個健康方面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創新服務平臺的主要做法
(一)政治引領作為首要任務,搭建交流溝通關愛平臺
通過召開“迎新春、賀新年”年會、生日短信慰問、“慶三八、促和諧”座談會、婚喪嫁娶、組織企業家健康體檢等形式,聚會交流,體現商會對會員的關愛,增進會員之間感情。開展“不忘創業初心、接力改革偉業”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舉辦“傳承與發展”、“主動適應發展新常態,實現企業轉型升級”等主題沙龍活動,分享企業通過服務意識、產品質量、人員管理、創新實現企業轉型升級的成功經驗,幫助企業拓寬發展思路,堅定企業發展信心。通過組織學習黨的十九大、《統一戰線工作條例及《實施細則》等,制定《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自律公約》,發出《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爭做新時代企業家典范》倡議書,為企業搭建起了交流溝通的平臺,使商會活動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同時,區委、政府積極培育企業家隊伍,關愛企業家成長。今年換屆“三代會”中的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政治安排:第十一次黨代會中7名會員企業負責人或支部書記作為黨代表,31名企業總經理或者副總經理作為特邀嘉賓參加黨代會。區人民代表中,企業代表20名,占9.57%。區政協委員中,企業委員53名,占25.85%。通過政治引領各項舉措實現政治建會。
(二)舉辦適用知識培訓,搭建綜合素質提升平臺
開辟企業大講堂。舉辦“樹立公司良好形象,提高個人綜合能力”主題的企業辦公室主任培訓。走出去在浙江大學舉辦“互聯網+”專題培訓。在復旦大學舉辦2018年大安區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提升班,企業負責人和鄉鎮商會秘書長共44人,參加了為期6天的培訓。分別邀請律師、法官、檢察官,舉辦企業法人商業法律風險防控與管理實務培訓,犯罪預警暨法律風險防范知識培訓,強化法律風險意識,提升企業法律風險防范能力,最大限度維護單位和個人合法權益。特邀區國稅、地稅局領導,舉辦企業財稅政策中高層管理人員、財務人員專題培訓,分別講解新稅政策,為企業解答釋疑。另外,還會同區法院、檢察院、人社局等相關部門深入企業,征對企業存在的問題,點對點、面對面的對勞務合同、工程建設活動、經濟糾紛等內容進行個案分析,提出解決辦法,幫助企業解決法律疑惑,提高企業依法治企的能力和水平。近年來通過自主培訓和送培方式共舉辦培訓26期,培訓人數達2400余人次,幫助企業提高了經營管理能力。
(三)加大服務企業力度,搭建體制機制創新平臺
區委、政府建立了縣級領導聯系重點民營企業制度,28名縣級領導聯系110個企業,協調、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50余件。區工商聯、總商會出臺《服務非公有制企業問題辦結管理辦法》,以“3.3.4”舉措,加大服務企業力度。同時,建立并發揮管理提升組、金融服務組、項目推進組和大安區非公經濟服務中心作用。非公有制經濟服務中心自去年8月成立,入住政務中心。以“企業至上、服務為本”為宗旨,踐行“服務交給我、安心去經營”理念,為全區民營企業提供個性化、保姆式、一站式的無償服務。推行互聯網+服務,讓民營企業“最多跑一次”,也可以“不跑”,通過互聯網申報。建立問題臺賬,對推進情況嚴格實行紅字管理,利用微信群,讓企業對整個過程進行監督、評價。
三個小組與非公有制經濟服務中心形成服務企業合力。會長團隊勠力同心做好非公經濟服務工作,通過會長、副會長帶隊深入企業調研,摸清實情,提出建議。組織召開政企、稅企、銀企座談會、分析會,舉辦主題沙龍活動,堅持問題導向,幫助企業理清發展思路,協助企業解決問題。特別是在融資服務方面,為12家企業協調融資,實現貸款達4億元,幫助企業降低財務成本達200余萬元。為企業提升管理提出忠懇建議14條。去年承辦區委、政府三次招商推介會,現場共簽約76.5億元。另外,成立四區第一個異地商會,并指導其建章立制,開展好工作。建立友好商會4個。為企業搭建起了體制機制創新平臺。
(四)強化企業風險防范,搭建政商關系和諧平臺
組織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全國“兩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3·4”重要講話和來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努力構建和諧“親”、“清”政商關系。借助部門力量形成服務企業合力,與區紀委、法院、檢察院舉辦“服務非公企業發展,構建和諧政商關系”為主題的共促共建座談會;與投促局、科技局聯合舉辦民營經濟創新發展培訓;與食藥局召開“強化行業自律、構筑和諧政商”為主題的食藥企業座談會。會同人社、工會、經信局等部門設立三方聯系會辦公室,召開三方聯系會議,實行輪值接待制度。對企業訴求做到了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通過以上工作,努力搭建政商關系和諧平臺,形成親商、安商、富商良好氛圍,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二、創新服務平臺工作中存在問題
(一)服務企業的力度、深度不夠,缺乏推進機制
由于黨的十九大和全國兩會的順利召開,中央、省、市區相繼出臺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關愛民營企業家成長的許多利好政策,各級領導和多數經濟職能部門都非常重視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更加重視民營企業家的“聲音”,多舉措服務企業,政企溝通交流平臺順暢。但是有的部門還存在“光打雷不下雨”,了解到了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如何推進問題的解決力度、深度不夠,缺乏跟蹤機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問題。
(二)鄉鎮商會秘書長兼職過多,作用發揮不平衡
鄉鎮商會秘書長均由鄉鎮經發辦主任兼職,既兼有經發辦工作,又兼有鄉鎮許多中心工作。在兼職過多的情況下,有的商會存在會長安排下來的工作,沒有得到及時落實,既影響了工作的推進力度,又嚴重影響了政府形象,打擊了企業家工作激情。
(三)有的干部存在“懶政”思想,服務上有畏難情緒
民營企業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在發展中均存在各種各樣、千差萬別、錯綜復雜的問題,有的甚至是歷史預留下來多年都未得到解決的“老大難”問題。有的干部不能正確處理好政商關系,總是瞻前顧后,“怕”跟企業家打交道。也有的干部看到問題,就皺額頭,對待問題的化解不是采取積極有效措施,而是一拖再拖,總想“讓子彈飛一會兒”就不了了之,在服務上存在畏難情緒。
三、幾點建議
(一)工商聯要堅持“四會”,提升五種能力
工商聯、商會干部要堅持“政治建會、團結立會、服務興會、改革強會”思想,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非公經濟人士中廣泛開展“不忘創業初心、接力改革偉業”為主題的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召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引領民營企業家以昂揚的精神投入新時代改革大業,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進一步弘揚企業家精神,以新發展理念發展好自已的企業,當好新時代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表率。同時,各級工商聯、商會干部要通過學習,深入調查研究,不斷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參政議政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決自身問題能力,準確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兩個健康”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為創新服務企業平臺打牢服務根基。
(二)建立和完善服務機制,加快推進服務進程
各級領導和各有關經濟職能部門要樹立“企業的事無小事”思想,引領民營企業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樹立新發展理念,積極參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民營企業家的“聲音”,不僅要高度重視,深入調研,列出問題清單,而且要建立和完善服務體制機制,細化責任目標任務,建立獎勤罰懶機制。對企業反映出的問題要追蹤到底,及時逐個解決,逐一回復企業,切實解決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問題。
(三)齊抓共管形成服務企業合力,營造良好政商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全國工商聯出臺了《踐行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實施意見(試行)》,省市也相繼在踐行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中劃出行為底線,鼓勵積極作為。各有關經濟職能部門要既要規范政商交往行為,又要加強給企業的聯系和服務,積極搭建好政企溝通平臺,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齊抓共管形成服務企業合力,讓企業家正真能甩開膀子干實業,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四)建立民營企業家參與的評價機制,增強企業話語權
一方面各相關部門可邀請企業家到部門,面對面向企業家開門納諫,聽取意見建議,深化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向企業提出法律建議、發展建議,加強企業風險預警防范。另一方面各監督部門可以加強對服務企業力度的監督,推動構建開放、透明、務實的陽光政府機制,為企業家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使企業家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專心創業,緊扣企業發展愿景和社會使命,助推企業高質量健康發展,確保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落地落實。